七夕节随笔

时间:2025-10-25 17:08:13
七夕节随笔(集合15篇)

七夕节随笔(集合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夕节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夕节随笔1

“乞巧”,前一日,女孩子取雨水井水各半,盛在碗中露天放一夜,再在太阳下暴晒半天。中午时,每人将绣花针,或用新扫帚梢代之,放在水面上,浮而不沉,然后观看针在水中的影子。或散如花,或动如云,或成雾形而巧妙者,认为是“乞得巧”。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

“卜巧”,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木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开始后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铜钱的有福,吃到木针的手巧,吃到红枣的早婚。

“斗巧”,女孩子们比赛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做巧芽汤,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做装饰品等等。谁的手艺好,谁就得巧。七夕前,预先备好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活动开始后,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即为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

拜七姐,在福建、广东及东南亚一带时兴“七夕拜七姐”。这是旧时女儿家的'大节日。尤其广东,大伙儿摆七凑热闹,十分隆重。自汉代开始,一直到明朝都很盛行。

听私语,夜深人静,躺在葡萄架下、南瓜棚旁,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

编鹊桥,用麦秸编织或用彩纸剪辑成一座鹊桥,配以牛郎、织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鹊等,置放案头或贴在墙上。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用彩色线来穿针孔,能够一次顺利穿过即为得巧。

吃巧食,用白面或糕面加油、糖、蜜做成各种糖果,称为巧食。作为七夕的应节食品,巧食包括瓜果和各式面点,各地风俗不一,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送健绳,江南江北都有七月七送健绳的风俗。传说喜鹊因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急需大量绳子,当初为这对情人说媒的老黄牛,想起民间在端午节给小孩手腕拴彩绳以求健康,取名“健绳”的风俗,就发动人们献绳。于是大家相约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绳扔到屋顶或窗台,让喜鹊衔去搭桥。

扎像求福,依照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织女,在像前敬献瓜果桃李。星河灿烂之际,若看到天河中有奕奕白气,闪耀着五色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旧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赐福。

七夕节随笔2

七夕的天空为何下起了雨滴难道王母为难了织女牛郎还是雀已疲惫于以身搭桥,牛郎织女为此相望而不能相拥而泣

天空已看不见满天繁星闪烁,看的却是一幕幕的镜头……流动于指间的温柔,暖于心间的欢喜,梦幻而期盼的憧憬,言语的海誓山盟地老天荒。不欢而散的相聚,有心或无心的刺痛,口角的争辩,在乎或醋意的冷漠,为取佳人一笑的等待,揪心的泪水……原先七夕也会流泪,只是那泪不可是实质的液体,亦是感觉或是错觉!

繁华而喧闹的大街,总会看无数佳人的微笑。手捧鲜花依傍于那厚实的.肩膀,惬意的享受那幸福与踏实,那似是终身的依靠!紧扣十指流连于各类商店,或者漫步于微风轻拂、沁人心脾的公园……

谁曾看那些悲痛的人儿,那些只愿藏于自我房间中,或者葬埋于黑暗中。他们不是不想去沐浴这幸福时刻,去体会织女牛郎的情深意切,去将自我那孤独的心好好安放!他们怕,怕伤疤重新裂开,重新历练那炼狱的痛苦!任何一个不经意的画面都会触动那易碎的心,敏感的回忆着从前,从前的点点滴滴……碎了,拾起在将其拼凑,却永远不会是颗完整的心!那一条条裂纹或许是一路的坎坷,坎坷的终端却依然回归从前的孤独!七夕,别人是幸福!但有这么一群人,却很悲伤……或许泪能减轻些他们的痛苦,或许只是无谓的自我安慰罢了!

七夕的天落着泪,有着点点伤感,点点遗憾,点点惋惜,点点无奈……

七夕节随笔3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山东、在济南、惠民、高青等地,陈列瓜果乞巧,等待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鄄城、曹县、平原等地是吃巧巧饭: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

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广西。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广东。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以上,便是我为你们介绍的七夕节习俗。

七夕,牛郎织女会合的日子。那片充满星空的夜,印在我的心里。那个神话故事,印在我的脑海内。真美,七夕夜。

六七岁那年,是我第一次到外祖母家中。记得那时还小。什么节日啊,一概不知。记忆最深的就是七夕节。

夕阳西下,迎来了星光照耀的晚空。玩耍着,看到正在望着星空的表姑,问她:“表姑,你看什么。”她回答:“萍,你看,那两颗正在靠近的星星,牛郎织女会合了。”抬头看,真的,有着两颗星星正在靠近。近了,近了,直到完全相依。

但童年的我,不懂。问:“这有什么好看?”她微微的一笑,牵着我,回到家中。说:“你知道么,今天是七夕节。”童年的我,不懂七夕节是什么。我问:“七夕节干什么用的。” ……此处隐藏7242个字……月如眉,繁星闪耀,由王母娘娘的银簪子划出的那道茫茫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遥遥相望,那便是牛郎和织女千年深情万年期盼的眼神。七夕节,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是可喜还是可悲?银河浩瀚,天宇茫茫,是惧怕还是反抗?多么浪漫的古代传说,多么凄美的爱情故事。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剂,少了它,生活将会变得非常不完整。虽然牛郎织女的故事不是圆满的结局,但至少两人可以一年见面一次。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在这七夕之日,重温一下牛郎织女这个小时候就知道的故事,也别有一番趣味。只是现在来看,会比小时候读出许多不一样的味道。我们知道了爱情的可贵,知道了坚守的价值,也知道了现实的残酷。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一首经典的《鹊桥仙》,把牛郎织女忠贞爱情的神话故事演绎得婉约涵韵,余味隽永,千古流芳。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借七夕抒写爱情,有多少痴情的人儿倾其一生只为守候那份曾经植入骨髓的爱恋。都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可银河岸还是隔开了天上人间真爱的相守。或许只有经历了悲欢离合,才能成就经典佳话。红尘里的爱不是童话,更不是小说,那些曾经纯净的爱之花,往往是在接触到俗世的阳光风雨后,便间或凋零枯萎。任一片又一片的花瓣悄然飘落,落地成泥。而那些曾经的海誓山盟,曾经的铭心刻骨,也便会戛然而止,从此隐匿尘封于心灵最深处。岁月的长风啊如何能诠释人间真情的浪漫唯美?如何能解说世人总会在爱的路上聚散两依依?究竟会有多少曾经的爱恨情愁留存于心底?究竟要有多深的缘分才能相伴走到夕阳西下?

每当我们提到2月14日情人节,自然就会想到玫瑰花、巧克力这些标志性的礼物,这跟情人节的来源和本身的节日内涵有关。可说到“七夕节”,似乎就想不到什么具有代表性的礼品。东方风情被完全“淹没”在西方浪漫中,完全没有自己的个性。”

其实,七夕节有许多风情值得发扬广大。据桂林民俗学家姚古介绍,七夕节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七月初七的前一夜,女孩子们就围坐在一起,像摆展览一样,把平常各人做的针线活统统摆出来展示:香包、手巾、围兜、鞋子……评比哪个的针线活做得最纤巧仔细,富有创意。同时还要进行“穿针引线”比赛,手拿七根绣花针,七根彩丝线来穿针,看哪个最先穿起来,那她就算“乞”到“巧”了。另外,七夕节里吃的也很讲究。以前桂林人会在七夕节吃蕉叶粑,寓意是“如胶似漆”,还要吃蓑衣蛋,寓意“风雨同舟”,吃糖果要吃云片糕,有“纤云弄巧”之意。这些传统的七夕节内容,远远超出西方情人节的玫瑰花、巧克力这些标志性的礼物。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老的东西不一定每一件都会保留下来,推陈出新无可厚非。但如果传统节日只剩下一个响亮的名号,而没有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内容,这绝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不过无论如何发展,作为传统佳节,“七夕节”首先需要做到回归。节日都是本土化的,非本土化的节日终究是没有生命力的。挖掘、发扬传统七夕节包涵的文化和价值,才是我们过七夕节的实质所在。

七夕节随笔14

房间里没有开灯,我听见你逐渐靠近的脚步声。你从背后环住我,双手交叠在一起,头搭在我的肩头。我反握住你的手,回过头,亲吻你微微颤动的睫毛。你扳过我的肩膀,我们面对面的站着,勉强能看清你的轮廓。我伸手抚摸你的脸庞,像从前一样亲昵,可颤抖的指尖,像坚冰一般划过肌肤。

无边的黑暗撕扯着吞噬我的灵魂,寂静的.空气中并没有半分温存。剩下的是利刃划破空气的声音,刺入肉体的声音,血汩汩流出的声音。却没有你惊诧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混着鲜血的吻。你牙面上绽开了绛色的花,流过齿缝,顺着嘴角缓缓淌下。这次,我看得很清楚,大片大片的红,触目惊心,像毒蛇信子一般,像秋日海棠一样,浸透了我最爱看你穿的那件白衬衫,仿佛你我的婚袍。你在我的怀中慢慢滑落,和我一样半跪的姿势;躯体逐渐褪去温度,指尖变得和我一样冰冷;血色从你的脸上消退,直到和我的唇一样苍白。

我们心有灵犀到,遇见死亡,都是一样。

七夕节随笔15

星桥横渡鹊徘徊,又是一年七夕来。“七夕”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积淀厚重、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之一。传说,牛郎织女因为得不到保守的王母娘娘的祝福,被玉簪化成的广阔无垠的银河分隔,每年只有一次机会,可以在由充满爱心的喜鹊搭成的鹊桥上相会。纵使聚少离多,但他们彼此深的心并没有因为时间与空间的考验而改变,由此谱写了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一个唯美的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牛郎、织女以其无可辩驳的爱情故事在向人们传达着这样一个真谛:真爱可以穿越人间,真爱足以感天动地,即使最后的结局不尽完美,却依然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让每一个人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七夕的推崇和追捧,更是一种强烈的对真爱的呼唤。

牛郎织女是中国人爱情的象征,每个人羡慕他们那一份执着的爱情,为了纪念他们,后人就把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定为中国的情人节。情人节的.定义应该是让恋人纪念彼此之间的爱情,永远都守护两人之间的爱,天长地久,不离不弃。

记忆中,七夕的天空,总是雨纷纷,飘过银河,纷纷扬扬。而这个时节的雨,仿佛就是自古以来,那个爱情传说的见证。每年此时,是不是真的会有喜鹊架起天桥,让牛郎织女相会?而世间,是不是真的会有千年万年不变的爱情?我们常说,时光易老,真情难觅。虽然世间凉薄,但我更愿意相信传说中的故事,那份坚贞不移的爱情,那一寸寸的相思,用无数年的时光交错,流转成为一段浪漫爱情的象征。如今,每年的七夕,相爱的人们,总在银河下面,相依相偎,诉说情思。七夕佳节,鹊桥上的牛郎与织女,泪隔了几光年,可是依然执着无悔,依然年年岁岁期待着到鹊桥上走一趟,只为要与心爱的人相见。传奇故事总是太凄美,令人生出许多遗憾,许多惋惜。可是人间情事,又有几多完美?往事依稀,当微风吹过窗纱,最怕是,心期隔了天涯。坐在黑夜深处,放上一些温柔婉转的曲子,让心在乐曲中,找寻隔世空灵的温柔。

七夕,是爱的季节,亦是思念的节日。

七夕之夜,仰望星空。那天上定会有十万只花喜鹊如约飞出,用感动与爱怜搭成渡桥,让曾经隔河相望,对饮寂寞相思的牛郎织女再度团聚。执手相依在鹊桥之上,无语泪千行。让翘首仰望的人们的心中,婆娑成千古流传的经典爱情。 自幼年时常常在夏季众星朗朗的夜晚,听外婆讲牵牛织女的凄美故事。如今外婆早已离我而去,可牛郎织女的故事仍清晰的缭绕在耳畔,银河两地如天地日月之遥,即便如此,鹊桥普渡却使真爱永存!也许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为金钱迷惑,为富贵屈尊,而忽略了真爱价值!我坚信真正的爱情是永恒的,只要努力的付出,真爱永远存在,任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也阻止不了它的如花绽放!

鹊桥两岸今夕又重逢,惜牵牛织女之栖栖,任泪水高涨之银河,只为执手相依互诉昔日隔河相思之苦!盼夕阳西下,望秋水欲穿,只等与你相伴,举杯问苍天,今夕是何夕?只见到处展现牵牛织女情!我站在鹊桥之下,仰望星空,银河两岸真情不变,真爱如日月永辉,天长地久!

祈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七夕节随笔(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