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的随笔

时间:2025-09-19 07:00:15
关于感想的随笔15篇

关于感想的随笔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感想的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感想的随笔1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闭目让旋律自由飞翔,何日能再见故乡的炊烟,看那大漠孤烟的狂劲,一种苍寒悲凉直透脊背,心中开始笑话年少的轻狂……

大漠之上,我在等待莫名的悲凉?

等待,真的很美吗?

尤其是那种永远没有结果的等待,带着悲凉的等待?

前几天,5岁的儿子,突然让我给他讲湘妃竹的故事,还问我,为什么竹叶上会有斑?说是他们老师说的,那是一个美丽女子的眼泪……

我苦笑了一阵子,就给他讲了我读到的`湘妃竹的传说。儿子上劲问个不停了,我有些烦了,说就是这样的,哪来这么多为什么?

不经意间,一位女子正微笑着注视我们父子对话,发现间,她极速转身带着笑意走了,似乎在笑话什么?

……湘妃等得泪洒竹生斑,三峡神女等成峰……故事倒是很美丽动人的,可谁知道她们等得如此悲怆、感伤、凄凉?

人,其实是心哭的时候不流泪呀!

心绪袅绕起来,有些纷乱,想停止这些文字的记录。

闭上眼睛,听任风吹幡动,静思佛语,远方却飘渺传来似诉似哭的吟唱。那位姓周的小子也不知是口齿不清,还是情到深处?很难听清他唱的什么,反倒越发辩听起来。终于听懂了一两句,这小子,原来也为等待伤感着呢?年轻的小破孩?哎……仔细想想,又是自己的错了,其实那种坚定的等待,恰恰都是源于年轻,乃至年少,一切都变得如此老城时,还有什么需要等待的呢?拜佛不语,佛笑不言,似乎一切都明白的时候,其实一切又都是那么糊涂起来!

……

罢了,任那炊烟袅袅,紧紧闭上眼,似乎越能听清楚他唱的啥了……

不信?你闭上眼试试……

除非,你从未有过等待的体会……

关于感想的随笔2

一首歌,一些人,一座城,一段记忆。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总是在经历中记忆,在回忆中老去,在老去时惋惜!逝去的是我们的青春年纪,留给我们的是一些能够勾回忆起过去的东西,如此说来,这样挺好,最起码我们还有那些开启密码的提示,还能找到那些通过记忆城堡里的钥匙。

08年暑假过后,也差不多就是现在的这个季节,天气变得不热不冷,入秋的季节感觉非常适宜了。经过暑假一个月艰辛的打工经历,再返回学校,我更加珍惜自己手里所拥有的一切,尤其是差点失去我右手的中指的时候,越发的感觉身体的完整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回到学校见到了我久违的吉他自然亲切无比,狂练了一个下午之后,为了不影响舍友休息一个人跑出去到学校里面的一条小河边的草地上练琴,就这里遇到了我后来的好朋友小飞。

同为音乐的爱好者的我们,在以后的日子经常约在一起练吉他,他其实钟爱的是贝斯,我是吉他的铁粉。有一天,他说,嘿,小超,我们来组一支乐队玩玩吧,你弹吉他,我弹贝斯,再找一个鼓手和键盘手就够了,我还认识了一个朋友是在上海这边开酒吧的,我跟他讲过了,今年吧,我们排练一下也提高一下自己的水平,然后明年去那边做个驻场乐队,他那边也同意了。我说,好啊,我老早就有这个意思了,我给你听段riff,我前两天琢磨出来的,我觉得还可以,你听下如果还可以,我们就把它写成歌。我一直弹那段riff,他拿出纸和笔开始写起来。差不多一下午的时间,我们基本把这首歌写成型了,我们写了五六个版本来串联主歌和副歌之间的空档,最后的一遍他用手机录了下来。

我可以写一篇超过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也可以写很多篇随笔,却始终写不出一首歌词,这一直是我感觉最尴尬的地方。那时候,我只有一把木吉他,小飞有两把电贝司,一把五弦的和一把六弦的,我闲着没事的时候经常拿他的六弦贝司当吉他用的,我一直很想拥有一把电吉他,只是在那个时候真的没能力去买!他说,小超,下个暑假你找份工作打打工,如果钱不够,我把我的五弦卖掉帮你买吉他。

那个时候,我们会一起躺在河边的草地上看着蓝蓝的天空,手机里一直单曲循环一首歌就是那首——silent day。老实讲,一开始我觉得这首歌并不是很出色,无论是跟许巍还是伍佰都比不上。可是他就是这么一直循环着。我们一起聊未来,聊音乐,也聊自己的人生,就像是很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听的多了慢慢觉得这个叫郭硕的主唱不仅唱的是一首歌,也唱出了自己最音乐的执着追求,便利商店乐队虽然不是很有名气的乐队,但他们一直都这么努力着,执着着。在那个青春里最需要同伴一起前行的路上,他们音乐激励了我很多,也让我感动着,于是我把这首歌放在了手机里,也开始寻找他们其他的歌曲。

09年,在这个暑假里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想找兼职做,可是这里可以做兼职的地方早已爆满了,再和身边的朋友打听过之后我觉得暑假打工这个计划基本泡汤,我的心里又开始阴暗起来,为的是我电吉他的到来又要遥遥无期了,开始觉得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挫折一路路的跟随着我,走不开也摆脱不掉。小飞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正在去上课的路上,他告诉我说,他认识了一个琴行的老板,想找兼职的吉他老师,然后他就帮我搞定了。我连声的说着谢谢,放学后直奔琴行,和老板简单的谈了一下工作的内容和价钱之后,我决定留下来做。

每天坐在空调房间里教教琴之余,那时候宿舍和琴行两点一线,早出晚归一天也将近有七八个小时的时间供自己练琴,也跟随着老板学电吉他,改正了一些自己的错误弹法和补全了一些基本的乐理,老板很大放的为我制订了练琴的步骤之后,我的技术也开始有了很明显的提升。

他在打工之余也会到琴行来跟我一起练琴,有人陪着练琴当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也尝试着排练一些歌,虽然不是很完美,偶尔也有错拍、漏拍和抢拍的现象,但是我仿佛看到了未来背着吉他在舞台上演奏的我们。

有的时候,你不得不被迫听从上帝的指挥,也不得不无条件地服从命运的安排,人生中所有的事情都是上帝早已经安排好了的',所有的结局都是铺平奠定的,也就是说所有的路线都在出生前就已经规划好了,所有故事的发展都安排在了上帝的手里。如果一篇故事讲的很平静,上帝会觉得不够精彩;如果一些人走的太顺利,上帝也会嫉妒。

开学前夕,我终于买到了我的第一把电吉他,打电话给小飞,我说:小飞,晚上过来玩吧,我终于买到我的电吉他了,哈哈!他也显得很高兴的说,恭喜你啊,小超,我正好想晚上过去找你喝点。

我们在楼下的小饭店里,点了几个菜和几瓶啤酒,小飞说:小超,我暂时要离开上海一段时间,我一个亲戚在南宁做生意,我过去帮他,等明年你毕业了,我就回来了,到时候我们在一起去酒吧做驻场歌手 ……此处隐藏16273个字……在注重对参与者付出辛勤劳动后所应得的尊重,表演者有专门接受掌声的时间,志愿者也得到了全场山呼海啸般的致意,为伦敦奥运场馆出力的施工人员组成列队迎接圣火入场……现场和全世界的掌声都献给了他们!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无疑是成功的,相信接下来的比赛也会成功和精彩。在祝福中国健儿取得佳绩的同时,也祝愿坐在家里看比赛其实是更需要锻炼的人们去选择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健身运动,奥运精神的实质就是你、我、他的参与!Let’sstart!

(对奥运会有一种异类说法是:最需要锻炼的人坐着,看最需要休息的人玩命。)

关于感想的随笔14

一些好的节目,你看了会回味无穷,乐意分享给自己身边的人。也许是可以开心,也许是可以学习,也可能会有点滴的共鸣。

以前看到中央财经频道的[交换空间]时,是妹妹分享的。感觉装修房子也会有那么多新奇的想法。比如说做一个怀旧的装饰品,你可以把家里珍藏的废旧磁带找几个来,可能已经好久没有用来听过了吧,取出里面的磁带卷把带丝摆成不同的样子,然后用镜框装裱起来。可以做上不同的三四个,挂在墙壁上欣赏一下,这也是一件艺术品了。也许有一天你装修自己的房子时也可有这样的装饰。

今天,又有一个好的节目,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这是一个朋友分享的。当时他正在看陈铭关于父亲的演讲。四位导师都给了肯定的.通过。从他一个刚刚成为父亲的忐忑紧张,到自己父亲的人生范本,榜样作用的的一个父亲,后来那个带着感恩的罪犯的老父亲。当听完后,我也想到了我的父亲。乐嘉老师也是这么说的,一个好的演讲可以勾起听众的共鸣。后来我就翻看了一些这个节目的其它演讲,也有很多精彩的话题。比如瘫痪的梁艺给人的励志鼓舞,北漂男孩解艺的北漂感言,主持人李程远的强者发言……等等,都分享给大家。

当我听到这句话时“生命中永远有那么一个人,他也许是父亲也许是母亲也许是亲人,也许是偶像但一定有有那么一个生命就是真的当你无助的时候,你想到他的样子你会去揣测他处事的方式,你会去假想他在这一瞬间的感受。你就真的就重新感受到力量。”其实我的心里也装着这样的一个人,那么你呢?

其实有很多精彩的东西,类似于这样的节目,我想可以看看,我从中可以得到启发。

关于感想的随笔15

从刚到广州那天算起到现在已有接近四十天的时间了,在这一月多的时间里无论是从实验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学到了很多,感悟也很多。其中最值得珍惜的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和老师,同学的那份情谊和学到的以前很少接触过的实验技能。

首先,从实验方面说起,在本科阶段我的专业是制药工程,在大学里无论是开设的课程和老师安排的实验课都是侧重于化学方面,接触的实验都是有机合成,就连我的毕业论文也是有机合成方面的,对于生物或者是微生物的知识知之甚少,实验反方面几乎是零。还记的我刚进实验室时的感觉,好多仪器都叫不上名字,更别提怎么去使用,完全是一种陌生的感觉。我刚来时的激情,或者说就从复试后的一直憧憬着实验会得心应手或运筹帷幄的梦想全都成了一个美丽的却经不起风吹的泡影,再加上刚来广州时的不适应,那时的沮丧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人都有留恋过去的通性,在那一刻起我突然发现我从未有过的喜爱我以前的学校,喜爱我以前的专业……

留恋归留恋,沮丧归沮丧,我自己选择的专业,我自己选择的方向,我都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从第二天起我就从最基本的学起,或着更直接地说是从移液器的使用方法这么简单的问题学起……开始了实验操作学习的同时也开始了理论知识的“恶补”――首先从冯延叶那里借了本蛋白技术手册,后来又从图书管里借了本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在空闲的时间就看看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一天,两天,三天……大约经过了一周的时间我已经完全熟悉了双变复性实验的流程和操作。还记得我第一次接种没有染菌时的激动,还记得的我第一次测蛋白浓度做BSA曲线R值达到0.99以上时的那份喜悦,每一次小操作的小小成功都给我莫大的鼓励。还记得我第一次负责整个实验操作时的紧张和谨慎,现在想起都是一份很好的回忆。后来,冯延叶去负责纯化实验,剩下大约三分之二的包涵体实验要我独立完成,在后面的日子里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做实验,有时候要晚上11点回宿舍,虽然日子有些忙碌,但也体会到了生活中的充实……

在这一个多月的实验中我发现了有机实验和生物实验的明显不同之处:第一,就是量的区别,在有机实验中几乎都是以数百毫升的计量,1ml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在蛋白试验中1ml几乎是最大的计量单位,质量都是毫克级甚至是微克级,这就决定了在生物试验中要严格并且熟练的操作才能减小误差,例如:在测蛋白浓度时酶标板上的点样操作,不同的人操作或者说用不同的稀释倍数侧得的结果都会有很大的出入。第二,就是活性的区别,在有机合成中很多是不考虑生物活性的,而在蛋白试验中要时刻牢记它的生物活性,大部分时候都要把样本放在冰盒里或在接近零度的条件操作。第三就是染菌,在有机试验中大部分是不怕染菌的,而在生物试验中最怕的.就是染菌,就像活性一样,“染菌”二字也要牢记。还有其他方面,在以后的试验中我会发现更多,同时我也会注意更多……

在实验中最值的注意的就是做好实验记录,当天的实验记录当天完成。一份好的实验记录能帮我解决很多后续的麻烦,我记得在我刚做第一次实验记录时冯延叶告诉我:“做实验记录不要怕麻烦,如果你看过公司的生产记录,你就有会知道我们的实验记录有多简单,多浅陋。”这一点在我以后的实验中也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当然在这段时间中冯延叶的严格的实验操作和谨慎的实验态度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在生活中更有很多趣事和笑语。当刚踏上广州,听到了一口标准而又陌生的粤语时,当天天面对米饭缺少我和小娜的最爱――馒头时,真正感觉到了什么是南北差异。当我们去华工和中大本校区时,就好像从热带沙漠走到了温带森林里的感觉,体会到了炎炎夏日走在林荫道上的惬意快感。当走到中大的“国立中山大学”的大门口时,体会到了什么是文化底蕴和视觉冲击力。当面对珠江时我突然想起了在青岛面朝大海时的那份开阔而又舒畅的感觉……当在李杉老师家集体看奥运开幕式时,体会到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激动……

在每天的实验中,去晚饭的路上和晚饭时间是一天中笑语最多和最快乐的时光,每天九个人浩浩荡荡的走在路上,经常光临的那家餐馆现在都给我们会员级的待遇,小娜和刘建师兄无疑是大家的开心果,每次都是妙语连珠和“相声”大赛。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冯延叶同学也变的异常活跃,真是师兄“领导”加“训练”有方。

总之,在这段时间里有过沮丧也有过激动,沮丧给了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给了我一个适应和缓冲的余地,给了我冷静思考的时间。有位作家说过:“如果一个人的生活道路都是平坦笔直的,那么他的生活也是平淡无味的。”生活本来就是应该像正弦图像那样有π/2的时候,同样也有3π/2的时候,并且还是以2π为周期的……这个假期给了我提前体验硕士生活的机会,不知不觉中它的脚步已经靠进,我很庆幸已经提前度过了转折点,做好了迎接它的准备。

最后,感谢老师们给我的指导和帮助,也感谢和我一块做实验的师兄、师姐还有同学们的帮助。

《关于感想的随笔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