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论文

时间:2025-09-28 09:32:24
心理健康论文(15篇)

心理健康论文(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健康论文1

中职学生是中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部分,与普通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他们既有普通中学生所具有的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特点,又受到就业、人际关系等社会生活压力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如何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成为当前中职院校相关教学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力度,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虽然目前很多中职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大部分都将其作为一门选修课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内容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对待,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教材缺乏实用性,过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因此,中职院校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首先,要高度统一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地位,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院校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活动。其次,积极组织教师对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材,提高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建设一支综合能力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师资队伍

教学队伍建设是加大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力度的有效措施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工作,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会组织和开展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且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咨询能力,并掌握基础的心理治疗技术。因此,中职院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完善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及时更新教师的心理知识储备,更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加大培训力度。其次,要积极组织教师与心理学专家、心理咨询师等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座谈、交流,鼓励教师开展相关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健全中职院校心理健康预防体系

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建设能有效地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加大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力度提供良好的支持。首先,要健全中职院校心理健康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调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成立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专业心理辅导教师构成的指导中心,负责心理健康预防工作的具体落实。其次,要在学校的各个院系设置心理辅导站,指导中心的教师定期到每个院系为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最后,通过学生会成立心理健康协会,在每个班级中设置一个心理委员,学校要对这些心理委员和心理协会相关成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成为学校与学生之间良性沟通的桥梁。总之,形成班级、院系、学校从下至上的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将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全部纳入到心理健康预防体系中。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中职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轻松、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展现自己、张扬个性、释放压力,实现自我精神需求的满足。另外,学校还应当积极地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清现实、磨炼意志,正确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应有效地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

五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班主任是中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同时班主任也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主要力量。班主任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首先,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中间,学会与学生沟通、做朋友,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要重点对待,与学生一起分析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与学生一起克服问题。其次,班主任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正确地引导学生、影响学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六结束语

采取措施加大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力度,对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中职学生的成长特点,中职院校要在思想意识、教师队伍建设、心理健康预防体系、校园文化建设及班主任作用发挥等方面提高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为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心理健康论文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指出,幼儿园应该将保护幼儿生命以及促进幼儿健康工作当作教育重点[1]。所以幼儿园有义务进行心理教育来促进幼儿心理实现健康发展,可是目前幼儿心理健康却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社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同时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两大系统为家庭以及幼儿园,所以在幼儿心理教育过程中,家庭以及幼儿园应该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加强幼儿心理教育,这样才能给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有效的帮助。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问题

(1) 家庭和幼儿园没有足够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尽管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时间已经有一段时间,同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是,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依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只可以在摸索中发现以及解决问题。幼儿园进行教育的时候只能使用比较零散的书籍,没有系统理论知识进行支撑,而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并没有专门心理教育课程,大部分教师也没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所以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系统规范的具体内容。由于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很难得到保证,所以当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就无从下手。

(2) 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有交流障碍。幼儿园与家庭经常在沟通方面存在问题。比如,家长比较重视教学结果和幼儿园比较重视教育过程存在一定矛盾,使得家长不信任幼儿园教育质量;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要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高,而有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要比教师低,整天批评孩子,从而产生各种偏激和过于主观的意见等。所以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思想以及认识应该在有效的沟通中达到一致,不然教育工作很难进行。此外,家长比较关心幼儿身体健康,在和教师交流时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话题较少。

(3) 家园合作比较随意,缺乏系统性以及长效机制。大多数幼儿园家园合作只是一种 ……此处隐藏29353个字……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心理学应运而生,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是当今时代对人们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甚至是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随着各种压力的渐增,人们发现人类疾病谱正由传染病向慢性病方向发展,相应地医学模式也由原来的纯生物模式朝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一门新的学科——健康心理学应运而生。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健康心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主要为人们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提供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健康的心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地位必将会越来越重要。虽然心理学界对心理学今后发展趋势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乐观的看法,认为心理学必将会受到千千万万人重视,甚至宗教崇拜;另一种是悲观的看法,认为“心理学有一个长远的过去,短暂的历史和一个茫然的将来”,认为心理学即使再过10年也难以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但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现代人要提高生活质量,就必须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可以说,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是当今时代对人们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甚至是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1.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曾经有一则寓意深刻的心理故事,讲的是一对男女朋友约会,结果男朋友迟到了。当女朋友问及男朋友迟到的原因时,男朋友回答说他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去了。如果这件事情分别发生在中国和美国两个不同国家,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如果在中国,女朋友可能会立即挥袖而去,认为她的朋友有毛病;如果在美国,女朋友听说后则会喜出望外,因为男朋友能够去看心理医生既说明他非常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时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这虽然是一个杜撰的故事,但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心理学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中国,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并不懂得运用心理学知识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更有甚者对心理学抱着一种错误的偏见。中国人往往习惯于把“心理障碍”与“神经病”联系起来。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真实的故事:某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刚成立时,由于考虑到该校的研究生楼较为安静和隐蔽,较适合开展心理咨询,于是把心理咨询中心设在了研究生楼里。不料研究生楼里的研究生们纷纷向校领导反映意见,强烈要求把“心理咨询中心”的牌子摘掉。其理由是:把“心理咨询中心”的牌子挂在研究生楼前,别人还以为研究生都有心理毛病呢!从这一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连知识层次较高的.研究生们都如此看待心理学,更何况一般的老百姓呢?

当然,这只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人对健康心理学的认识。近十年来,随着心理学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心理学的认同度也在不断提高。对自身身体的认识也有了长足发展,认识到健康不仅是纯生理的健康,它至少还应包括心理的健康。真正的健康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统一。同时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必然会导致人们精神的欠缺,人情的淡漠;导致高的心理发病率;导致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调;导致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失调,人的身心失调;导致所谓的"现代文明病"的出现。而要使这些问题得到真正解决,就必然要让健康心理学知识参与进步。因此,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2.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日趋剧烈的社会竞争,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人们的心理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曾耳闻目睹不少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影响了学业的正常完成。如大学生小A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后,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平时没有用功学习,大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时他只好作弊,不料当场被老师发现并因此而受到学校的记过处分。如果他掌握一点健康心理知识,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也许这次处分就不会对他造成不良后果。但遗憾的是,他选择了自暴自弃,结果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同时出现了幻听、幻视等严重的心理障碍,无法继续学习,只好自动退学。又如大学生小B是院学生会的一名学习部长,学习成绩一般。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女大学生小C并一见钟情,但表白时遭到了对方的拒绝。遭拒绝后不久,当他去检查本院学生到课率时,一位老师竟当着他的面说:“这么差的成绩,居然还是学习部长!”遭拒绝后的失意加上他人的鄙视,他忽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结果当天他就从宿舍楼的窗口跳了下去……在普通的人群中,也有不少人由于事业的失败、情场的失意、朋友的背信弃义、生活的不如意等等原因而轻则患上心理病症,重则走上轻生道路。所有这些表明,现代人所面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调节自己的心理,则很可能患上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目前很流行一种说法就是把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但又感身体不适(如紧张、疲劳、胃痛、头疼……)的身体状态称“亚健康状态”。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现代人生活压力下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大。所以说,掌握必要健康心理学知识是现代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3.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还是影响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高智商等于高成就,因此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这种智力学说却无法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为什么有的人在校时是尖子生,进入社会后却一事无成?为什么我们对某些人一见面就有好感,对某些人一见面却产生反感?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困难挫折有些人精神沉沦、一反常态,而有些人却能保持轻松愉快、一如既往?美国心理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人生成就的影响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80%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主要指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的心理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像“信心”、“乐观”、“人际交往能力”等这样一些非智力范畴的个人心理因素已经在美国企业界倍受重视。而“情商”这一美国心理学界流行的新概念也正在引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美国心理学家高曼认为“情商”主要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适度的反应能力所组成。如美国“创造性领导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些高级主管人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原因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无能,而是因为人际关系的缺陷。因此,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加登纳认为:“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商因素。”可见,人们要获得人生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懂得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培养自信心,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曾经有人指出:心理学的发展一般要经过点缀品、调味品和必需品三个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健康心理学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成为人们幸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美]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2]王沛.社会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

[3]贾启艾.人际沟通(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

《心理健康论文(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